针对10kV热缩终端头进水故障的原因与处理方法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:
### 进水故障原因:
1. **环境潮气与湿度**:在潮湿环境中,特别是电缆沟或电缆井中长年有积水的情况下,终端头容易进水。环境湿度偏大是导致电缆进水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2. **密封不良**:
- 电缆头密封不规范,如采用简单的塑料布包裹等方式进行密封,在恶劣天气下极易导致电缆头进水。
- 中间接头或终端头制作时,如果密封处理不当,也会导致水汽渗入。
3. **施工工艺问题**:
- 电缆头制作过程中,若制作工艺不达标或填充物质量差,可能会引发电缆进水。
- 制作时刀痕过深或清洁不当,留下隐患,可能导致闪络放电和进水。
4. **材料选择与管理**:
- 电缆及附件质量不达标,如绝缘中存在的杂质、气孔等,是水树发生的起点,影响电缆的防水性能。
- 电缆保管方式不合理,如新买的成筒电缆其两头使用塑料密封套封住后,用去的部分若密封性不好,长期下来水汽会渗入电缆。
### 处理方法:
1. **加强密封措施**:
- 对电缆端头进行严格的密封处理,使用专用的电缆密封套,并确保电缆头制作时的防水胶带缠绕方式正确,涂胶严格按规定操作。
- 定期检查电缆头和中间接头的密封情况,及时更换老化的密封材料。
2. **优化施工工艺**:
- 提高电缆头制作工艺水平,严格按照相关接头工艺规范进行接头处理。
- 电缆剥切后,在空气中曝露的时间应尽量缩短,以减少杂质、水分等的侵入。
3. **选用高质量材料**:
- 选购质量过硬的电缆及附件,减少绝缘中的杂质和气孔等水树发生的起点。
- 采用具有弹性的冷缩电缆头,避免热缩材料因热胀冷缩产生的间隙。
4. **改善运行环境**:
- 尽量保证电缆沟或电缆井的排水性能,避免电缆长期浸泡在水中。
- 对电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,及时发现并处理进水问题。
5. **采用先进技术**:
- 使用热氮气进行电缆内部加压干燥处理,以消除电缆内部的水分。
- 对电缆定期进行耐压泄露试验,确保及时了解电缆的运行状态。
综上所述,针对10kV热缩终端头进水故障的原因,可以从加强密封、优化施工工艺、选用高质量材料、改善运行环境和采用先进技术等方面进行处理和预防。